日前,在福建连城县朋口镇朋东村的百香果基地里,村党支部书记傅明超和村民在藤蔓间来回穿梭,熟练地摘下颗颗饱满的果实。这幅生机勃勃的丰收画卷,正是傅明超带领群众闯出乡村振兴新路的生动缩影。

傅明超(左)和村民查看百香果长势。 (连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这里山好水好,但过去产业路子窄,守着好生态却富不起来。”傅明超退伍归来后,以军人特有的闯劲和韧劲,带领村“两委”深挖本地生态优势,将目光瞄准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的黄金百香果产业。在他的推动下,由村党支部领办的连城国士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采用“支部+公司+农户”模式,为村民铺开了种植收益、基地务工、土地流转等多重增收渠道。
产业起步时,土地分散是最大难题,集中流转土地才能实现规模经营。为了盘活抛荒地,傅明超身先士卒,带领党员组成攻坚专班,白天忙村务,晚上逐户登门拜访,掰着指头给村民算长远账、经济账,耐心讲解土地入股政策的好处。
“都知道大家有顾虑,怕收益没保障。只能靠腿跑、靠嘴磨、靠真心换理解。”傅明超说道。在他们的努力下,30余亩抛荒地最终被成功整合,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的百香果种植基地,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地,怎么种?百香果对当地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大家都没种植经验。为让村民敢种、会种,傅明超四处奔走,请来农业专家手把手教学,全方位提升村民种植技能。“以前哪敢想种百香果,怕赔钱。”村民老傅指着成片的果架说,“是明超书记带着专家把技术送到地头,还承诺兜底风险,我的心才落了地。”
如今,百香果产业已经成为朋东村村民致富的“金钥匙”。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创造了大量优质岗位,让村民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顾家增收两不误”。2024年,朋东村全村百香果种植面积超过100亩,产值超过百万元,村集体经营性纯收益达53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2.8万元。
产业强了,腰包鼓了,傅明超和村“两委”将目光聚焦在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他们将村集体收入用于冯坊一河两岸绿化提升和推进50亩百香果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持续反哺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
现在的朋东村,道路整洁、屋舍俨然、绿树成荫,村民们在整治一新的河岸边散步聊天,孩童在休闲广场上嬉戏玩耍,欢声笑语中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满足。朋东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省级“一村一品”兰花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发展的成果,最终要让每一位村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到。”傅明超说。(记者 徐士媛 通讯员 黄水林 马慧雪)
原标题:一颗百香果背后的富村实践(责任编辑:聊城市)
白山的工程师不是不加班,而是更灵活。...[详细]
这时候,我们需要分析企业在这个阶段做过了哪些事情而导致企业品牌指数的增高,是做了一次营销活动?是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如果是因为某篇文章带来的用户之间互相转发、点赞等的利好效果,那么这篇文章...[详细]
比如第一季的赞助商清扬品牌广告。...[详细]
1552家企业中,2014年净利润在1000万元以下的占比98.26%;100万以下的占比67.40%。...[详细]
所以做汽车相关的事业,就得抓住核心,管它是汽油还是电动,必须要紧抓汽车的发明就是为了让人类拥有更快的速度,速度是其本质。...[详细]
K11心目中的理想消费人群是25至45岁之间,在购物上较为成熟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思维上前卫,且非常喜欢新鲜事物,郑志刚直接将K11细分成与之对应且主题鲜明的多元化消费场所。...[详细]
很多时候,我真的很难过,真的很无能为力,但我还是要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甚至要反过来去安慰我的员工,告诉他们被骗了没关系,被欺负了没关系,我们还可以从头再来。...[详细]
几个合伙人清算了资产、各回各家。...[详细]
部分濒临死亡的项目,我们称之为“准关闭”项目,这部分项目数量还数倍于“彻底关闭”项目。...[详细]
最近21世纪商业评论有一篇文章《一位小米前员工的财务告白:期权如何处理让我纠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