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机场公安9月8日通报,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机舱内点燃打火机,配文'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的视频。经查,迟某某(女,34岁)于2025年9月6日乘坐国际航班从新加坡樟宜机场飞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班飞行过程中,迟某某为博取流量、吸引关注,在座位上点燃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并拍摄视频。航班落地后,迟某某将拍摄的视频、杜撰的文案拼接,标注视频定位地点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后发布于社交平台。经过排查,迟某某今年以来未乘坐国内航线航班,排除其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嫌疑。目前,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已依法对迟某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此前报道:
女乘客炫耀多次带打火机登机,航空安全引担忧(百姓关注)

9月6日晚,一位女乘客在发布客舱自拍视频,炫耀“第N次”把打火机带上飞机。视频中,女乘客得意地展示着手中的打火机,窗外是万米高空。这条标榜“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的视频,与其说是个人炫耀,不如说是对航空安全体系的公然挑衅。当打火机一次次突破安检防线,究竟是个别人的“小聪明”,还是安保系统出现了漏洞?
航空安全无小事。一根火柴、一个打火机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灾难。正因如此,机场安检才被称为“空防安全第一关”。当“成功闯关”被当作值得炫耀的战绩时,暴露的是对公共安全意识的淡漠。每个人都是安全链条上的一环,任何环节的松动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安全底线不能成为博流量的工具。女子的“N次”的成功带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必须要查清。安全不是儿戏,更不能成为赚取眼球的筹码。航空安全是经过无数血泪教训建立起来的生命防线,每个环节都关乎着“生命安全”。社交媒体不是法外之地,高空之上更无小事,除了追究个人责任,更要检视安检流程,用技术和管理筑牢安全防线,让每个“第一次”都成为“最后一次”。(图源:大风新闻)
(责任编辑:高以爱)
期间主要有三件事:1、宣布进行上市辅导;2、涉及诉讼的最新进展;3、获得国家新版药品GMP证书。...[详细]
甚至有时会“弃马保车”也未尝不可,至少能优先保住企业的生存,其后才有可能再图发展。...[详细]
最早中国做游戏的,是台湾人来厦门开游戏公司做起。...[详细]
但事实却是,公司大股东很早就已经开始大量抛售股票了。...[详细]
随着企业逐步进入资本市场,鸭脖等熟食行业也将迎来下半场的充分竞争。...[详细]
从其布局来看,永安行依然将资源聚焦在有桩自行车。...[详细]
不过,共享单车这场中国式创新走向海外需要面临更多挑战,尤其是遵循当地法规。...[详细]
2015年蘑菇街在交易量、用户规模上超过了美丽说。...[详细]
我有什么想法就跑去和彼得沟通。...[详细]
媒体行业大概分为三种内容生产方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