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降低量子運算錯誤率。最近刊登在《AP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由來自牛津大學與大阪大學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已達成 0.000015% 有史以來最低的量子運算錯誤率,這等同於每 670 萬次運算才出現一次錯誤。前一項紀錄為每一百萬次運算出現一次錯誤,也同由同一團隊於 2014 年創下的。
量子運算錯誤(又稱為「雜訊」)若過於頻繁,會使量子電腦的輸出結果變得毫無用處。這類雜訊來自多種來源,包括控制方法的瑕疵(本質上是電腦架構與演算法的問題),以及物理定律本身。因此,研究人員投入大量心力發展量子糾錯技術。
雖然與自然法則相關的錯誤(例如 decoherence 退相干與洩漏)只能在這些法則範圍內加以抑制,但該團隊卻能夠將電腦架構與控制方法所產生的雜訊降到近乎為零的程度。這樣的成果大大減少了糾錯所需的基礎設施,為未來量子電腦朝向更小型、更快速、更高效的方向開啟了可能性。
這次實驗中的量子電腦特別採用一種客製化平台,它避開了以光子做為量子位元(qubit)的常見架構,改用「離子阱」(trapped ion)來構成量子位元。
一般量子系統多半部署依賴「量子點」(quantum dot)的超導電路,或使用俗稱「光鑷」(optical tweezer)的雷射將單一光子固定就位以做為量子位元來運行,然而該研究團隊則使用微波來固定一系列鈣 – 43 離子就位。
透過這種方法,離子被置於一種超精細的原子鐘態中。根據研究,這項技術讓研究人員能以比光子技術更高的精準度,創造出更多的「量子邏輯閘」(quantum gate,類似於電腦可執行的「量子操作」次數)。
研究人員並開發出一種演算法,可偵測並糾正用來捕獲離子之微波所產生的雜訊。藉由這些雜訊的消除,研究團隊可以用他們的系統以最低的錯誤率進行量子運算。透過這個方法,今後有可能開發出能夠幾近零錯誤地進行大規模單閘操作的更高效量子電腦。換言之,今後使用離子阱架構建造量子電腦的工程師,以及開發運行在其上演算法的開發人員,不再需要僅為了糾錯而配置那麼多的量子位元。
研究人員在聲明中指出,透過降低錯誤率,這項新方法減少了所需的量子位元數量,也降低了量子電腦本身的成本與體積。儘管仍無法解決所有雜訊問題,但這項研究仍被視為邁向實用性、公用事業級量子運算的重要一步。
(首圖來源:pixabay)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责任编辑:嘉定区)
我也聊了这么久,你也没个回应,想署个名也不知道署哪里,还是算了。...[详细]
公开市场投资者投资一家企业,除了看未来的项目募股资金投向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该公司的历史业绩的,由于证监会要求上市企业拥有最少3年的历史业绩。...[详细]
因为毕胜的“实库代销模式”不占有资金,他建立起来的这条供应链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详细]
而运营和推广,只需要借助势的力量,顺势而为即可。...[详细]4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9.5 焦点热议
(麻晓超)document.writeln('关注创业、电商、站长,扫描A5创业网微信二维码,定期抽大奖。...[详细]
诚如今日资本徐昕所言:“现在流量入口是内容,不管是买东西还是生活中做各种决策,大家都要看内容。...[详细]
超长期投资是一种信仰,对我们来讲最好的投资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资,如果你能找一个好的公司,能够跟着他投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其实你有更多的复合收益,远远高于投资一家公司退出之后赶紧再找下一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