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报设计:聂毅
新华社天津8月31日电(记者杨文、赵子硕、张泽伟)蘸墨下笔,一撇一捺。智能机器人“书法家”用不到3分钟,写出了隶书体的“学业有成”。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上演的这一幕,令围观的中外媒体记者连连赞叹。
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智能机器人进行书法展示。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这个设备太有意思了!我自己也是摄像师,平时用稳定器拍东西,这个设备中加入了控制和平衡机械臂的算法,很了不起。”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记者库瓦托夫告诉记者,“在这里几乎每走一步,都能看到科技与生活紧密应用的实例,非常震撼。”
AI+双臂协作的机器人30秒制作完成冰激凌、迎宾的具身机器人“小合”可用多种语言互动,AI技术录制数字人进行多场景即时播报……怀着新奇和兴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记者不时掏出手机拍照。
新闻中心设置了不同的体验活动,既帮助媒体记者更好报道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也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窗口。
选取地标建筑作背景后,记者站在绿幕前对手机镜头录制了30秒的中文视频。记者的动作、表情、声音和外貌等信息上传到了数字人平台后,人工智能技术短时间内就帮助生成出一款以记者音色进行英语播报的数字人新闻视频。
在AI数字人多场景即时播报区,智能技术更加高效赋能新闻传播。“这个数字分身能以中、俄、英文进行新闻播报,提供全新出镜体验。”科技互动展区负责人樊婷告诉记者,生成的数字人还可以在现场打印成创意冰箱贴。
外国记者在体验“纸鸢漫游”数字语境项目。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轻轻拉拽真实的风筝线与线轴,屏幕上的虚拟风筝忽远忽近,穿梭在南宋时期画作《仙山楼阁图》的场景中。等落地后再拉线,虚拟风筝还能切换10多种风筝形态。
“虚拟风筝的形象取自天津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魏’,现实中可以折叠,不少外国记者是第一次见。大家对画中的背景和故事也十分感兴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全新的科技手段直观地帮助记者感受中华魅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来自白俄罗斯的一名记者,在新闻中心收到了智能机器人书写的“万事如意”,旁边的一位记者,则拿起另两幅字留影拍照——携手同行,友谊长存。
和合之光,美美与共。大家共同见证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一届峰会的重要时刻。
(责任编辑:莫文蔚)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这是加受油机梯队接受检阅。...[详细]
持续在全省佛教界深入开展坚持中国化·同心正道行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教职人员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戒律,提升宗教修为,秉持道德素养,让佛教回归闻思修行、弘法利生的本质,让佛门保持明心见性、清净庄严的浓厚氛...[详细]
持续两年多的武装冲突已造成近3万人丧生,超1200万人流离失所。...[详细]
今天,中国人民更有实力底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详细]
南昌市规划部门当时拟定的五个点位分别是:八一广场(中央圆心处)、滕王阁(滕王阁主楼处)、滕王阁(阁前广场八卦图案处)、秋水广场(滨江主喷泉平台椭圆中心处)以及秋水广场(崛起广场椭圆中心处)。...[详细]
该案中,李某驾驶藏匿有毒品的车由云南省江城县前往普洱市思茅区,途经江城县桥时,被在此公开查缉的执勤人员当场从该车驾驶座位下、副驾驶座位下等查获黑褐色膏状毒品鸦片,净重9840克。...[详细]SK 海力士 HBM 太強大 Q2 連兩季穩坐全球 DRAM 霸主
评论区的网友说,全辦公室都在看直播。...[详细]
这段属于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值得永久铭记,这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值得世代弘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