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在强对流云团“超级单体风暴”的影响下,北京出现短时大风、雷雨天气,丰台区下起密集的小冰雹,地面铺上了一层“冰球”。家住丰台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雨和冰雹来得很急,我家阳台积了厚厚一层冰雹,个头不大,数量巨多;雨水也积了不少,顺着地漏慢慢漏下去了,留下一地冰雹。”
据监测,13日内蒙古南部、河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也出现了雷暴大风或冰雹。中央气象台14日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9月14日14时至15日14时,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有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
9月中旬,北方多地正在迈向秋季,冰雹为何这么多?秋季出现“超级单体风暴”正常吗?记者针对上述问题采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
全国雷暴大风或冰雹预报。中央气象台供图强对流天气此时发生,少见但不算异常
新京报:13日,北京丰台、河北张家口等地出现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气象成因是什么?目前北方多地正在迈向秋天,常出现在盛夏的强对流天气此时发生是否异常?
张涛:昨天出现强对流天气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随着夏秋季节转换,西风带的主体正在慢慢往南移,也就是说,近日高空中强烈、干冷的西风正在控制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区域,与此同时,低层偏南的暖湿气流也在向这一带输送,于是,在华北、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上层干冷和下层暖湿空气在垂直方向相遇,这样的配置就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中央气象台昨天也发布了对上述地区的强对流天气预警。
只要大气环流的复杂运动在某个时刻匹配出了适合的机制,就会发生强对流天气。虽然现在到了9月,但是由于中高层已经受强烈的西风带控制,只要低层的暖湿气流和热力条件适宜,就可以出现这样的强对流天气。这种天气在这个季节发生的频率不高,但是完全正常的现象,此前11月也有过类似情况。
新京报:昨天北京的冰雹由“超级单体风暴”导致,这种情况少见吗?
张涛:其实在北方,“超级单体风暴”都比较常见,而且多发生在夏季,当有较强的高空风、底层暖湿气流条件适宜,就可以发生。秋季这种情况虽然少,但是出现也不算一个稀奇的事。
冰雹数量、分布,与雷暴云“大小”有关
新京报:此次强对流天气中,有些地区的冰雹数量特别多,在地面上积成堆,但也有地方没有冰雹,这是为什么?
张涛:冰雹出现在雷暴云里,也叫“雹暴”。每一个雷暴云都有自己的个性,例如,如果在雷暴云强烈的垂直运动里,上升的垂直运动特别强烈,那就有利于冰雹长得更大。如果雷暴云里过冷水非常多,就有利于生成更多的冰雹。
从昨天的雹暴来看,其垂直运动处于中等状况,所以大部分冰雹的个头不是特别大,但由于过冷水非常多,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所以产生的冰雹数量非常多,造成冰雹下得非常密集。
冰雹主要是在局部区域里下,分布并不均匀,因为冰雹云的尺度是比较小的,一般就是几十公里,而在里边能够托举出比较多冰雹的上升气流区域就更小了,可能就是方圆几公里的区域,所以最终出现冰雹天气的区域非常有限。这是自然界的常态,不光是冰雹,所有的天气分布都不均匀。
新京报:今天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了强对流天气预警,未来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趋势如何?
张涛:从目前来看,15日西北地区东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包括河北的部分地区,可能还有一次雷雨天气过程,不能完全排除出现“超级单体风暴”的可能性,但是整体来说,发生概率要远低于昨天到今天的这一次过程。
在夏秋转换的季节背景下,此后发生强对流天气的概率是越来越小的。从预报的角度,也不能说后面的一两个月就不会再发生了,具体还要看大气环流的运转情况。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点击进入专题: 北京遭遇强对流天气(责任编辑:郑州市)
全球要闻:“五一”假期客流量大 北京移动运用大数据赋能城市管理
2012年11月29日,一场更加“野心勃勃”的策划来到了这个平台——niconico邀请了除日本维新会和新党改革之外的十政党党首进行讨论,这场讨论会由D...[详细]
3月21日,ofo在新加坡发布可变速新车型。...[详细]
那时候,风行网没有销售团队,几个高管依靠过去的人脉接点广告。...[详细]
卢梭认为,幸福就是坐在一艘船上,漫无目的漂流,就像上帝那样。...[详细]全球要闻:“五一”假期客流量大 北京移动运用大数据赋能城市管理
” 尽管niconico被不少政客认为是“偏向性极强的视频网站”,但杉本诚司却坚持认为他们提供的是一个中立的环境,不持有任何立场。...[详细]
在这个品牌旗下有衣服、饰品、箱包等物品,价格并不贵,但如今,这一网站在运营方面并不如人意。...[详细]
那时候小米投资团队对自己的生态链企业吹风,未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小米能拿走一半。...[详细]
企业家被推到了大众面前,和自家产品站到一起接受消费者的检验。...[详细]
关键词有TF-IDF算法,网页有文档检索模型等。...[详细]小猪民宿:端午期间平均客单价比2019年同期增近五成 焦点快看
当网络视频行业刚兴起时,霍涛和代翔还在蓝汛,他们已经看到视频行业对网络加速需求的三段论:能不能看;看什么;怎么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