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机场公安9月8日通报,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机舱内点燃打火机,配文'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的视频。经查,迟某某(女,34岁)于2025年9月6日乘坐国际航班从新加坡樟宜机场飞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班飞行过程中,迟某某为博取流量、吸引关注,在座位上点燃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并拍摄视频。航班落地后,迟某某将拍摄的视频、杜撰的文案拼接,标注视频定位地点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后发布于社交平台。经过排查,迟某某今年以来未乘坐国内航线航班,排除其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嫌疑。目前,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已依法对迟某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此前报道:
女乘客炫耀多次带打火机登机,航空安全引担忧(百姓关注)

9月6日晚,一位女乘客在发布客舱自拍视频,炫耀“第N次”把打火机带上飞机。视频中,女乘客得意地展示着手中的打火机,窗外是万米高空。这条标榜“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的视频,与其说是个人炫耀,不如说是对航空安全体系的公然挑衅。当打火机一次次突破安检防线,究竟是个别人的“小聪明”,还是安保系统出现了漏洞?
航空安全无小事。一根火柴、一个打火机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灾难。正因如此,机场安检才被称为“空防安全第一关”。当“成功闯关”被当作值得炫耀的战绩时,暴露的是对公共安全意识的淡漠。每个人都是安全链条上的一环,任何环节的松动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安全底线不能成为博流量的工具。女子的“N次”的成功带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必须要查清。安全不是儿戏,更不能成为赚取眼球的筹码。航空安全是经过无数血泪教训建立起来的生命防线,每个环节都关乎着“生命安全”。社交媒体不是法外之地,高空之上更无小事,除了追究个人责任,更要检视安检流程,用技术和管理筑牢安全防线,让每个“第一次”都成为“最后一次”。(图源:大风新闻)
(责任编辑:罗文)
王功权不停地在甲骨文、惠普、苹果等互联网公司的展台来回穿梭,边看边听边问,他很快发现“硅谷是一种被称作风险投资的模式在起作用”。...[详细]
梦想,这是创业者埋藏在内心深处,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无穷动力的一股能量。...[详细]
我也鼓励你认真地、深入的探索自己创业的动机。...[详细]
他们的理由是:「既然月经常收入是15万欧,那么一年下来的年经常性收入是180万欧...[详细]
UC震惊部的事情相当于戳破了一个泡沫,即UC头条号上很多内容官方默许标题党,标题党这这件事其实是饮鸩止渴,但经不住流量的诱惑...[详细]
”张兰说当时自己的酒量是“两斤不醉”。...[详细]
而这种社区感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网络上——“niconico超会议”已经举办了六年,这个将niconico活跃UP主们以及用户聚集在一起的大型线下活动已经成...[详细]
直到目前,所有的分时租赁平台里能够做到这两点的,依旧寥寥无几。...[详细]
也有乘客在进地铁的那一刻,多瞥了脚下两眼。...[详细]
”去年创业失败后再次出来找工作的殷实如是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