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机场公安9月8日通报,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机舱内点燃打火机,配文'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的视频。经查,迟某某(女,34岁)于2025年9月6日乘坐国际航班从新加坡樟宜机场飞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班飞行过程中,迟某某为博取流量、吸引关注,在座位上点燃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并拍摄视频。航班落地后,迟某某将拍摄的视频、杜撰的文案拼接,标注视频定位地点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后发布于社交平台。经过排查,迟某某今年以来未乘坐国内航线航班,排除其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嫌疑。目前,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已依法对迟某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此前报道:
女乘客炫耀多次带打火机登机,航空安全引担忧(百姓关注)

9月6日晚,一位女乘客在发布客舱自拍视频,炫耀“第N次”把打火机带上飞机。视频中,女乘客得意地展示着手中的打火机,窗外是万米高空。这条标榜“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的视频,与其说是个人炫耀,不如说是对航空安全体系的公然挑衅。当打火机一次次突破安检防线,究竟是个别人的“小聪明”,还是安保系统出现了漏洞?
航空安全无小事。一根火柴、一个打火机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灾难。正因如此,机场安检才被称为“空防安全第一关”。当“成功闯关”被当作值得炫耀的战绩时,暴露的是对公共安全意识的淡漠。每个人都是安全链条上的一环,任何环节的松动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安全底线不能成为博流量的工具。女子的“N次”的成功带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必须要查清。安全不是儿戏,更不能成为赚取眼球的筹码。航空安全是经过无数血泪教训建立起来的生命防线,每个环节都关乎着“生命安全”。社交媒体不是法外之地,高空之上更无小事,除了追究个人责任,更要检视安检流程,用技术和管理筑牢安全防线,让每个“第一次”都成为“最后一次”。(图源:大风新闻)
(责任编辑:黎瑞恩)
空警-600预警机与歼-15T舰载机编队接受检阅,这也是军迷期待已久的我国航母固定翼预警机的首次亮相。...[详细]
双座歼-20领衔明星战机梯队在受阅空中梯队中,有不少新机型首次亮相,也有一些改型升级的战机展现出空中力量体系化作战的能力。...[详细]
有些区域和渠道如果成本过高,我们会选择加强自有掌控。...[详细]2024年青海省“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正式启动
此次《解释二》第十九条主要针对目前司法实践中,双方约定特别是员工自己提出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能否得到支持,各地裁判不一的情况。...[详细]
总台新闻观察员魏东旭表示,我们不仅有东风巨浪,现在还有了惊雷,我国三位一体的核威慑体系变得更加强大。...[详细]
新华社记者许畅摄这是战旗方队接受检阅。...[详细]
彼时,刘某刚刚年满18周岁,达到了通过物流公司保密发货的年龄,一番评估后他觉得此事风险小、收益大,是个不错的商机。...[详细]
军事专家邵永灵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空基战略导弹的列装让我国核打击方式多了一项选择,可以使我国的核威慑与核反击能力更加可靠且可信。...[详细]
乒乓球奥运冠军陈梦7点钟就到了天安门广场,拍下了初升的太阳,并表示敬畏期待一起见证。...[详细]
如同一方同意结婚却不去登记,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婚姻无效,双方的约定或者一方的承诺都是无效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