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机场公安9月8日通报,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机舱内点燃打火机,配文'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的视频。经查,迟某某(女,34岁)于2025年9月6日乘坐国际航班从新加坡樟宜机场飞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班飞行过程中,迟某某为博取流量、吸引关注,在座位上点燃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并拍摄视频。航班落地后,迟某某将拍摄的视频、杜撰的文案拼接,标注视频定位地点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后发布于社交平台。经过排查,迟某某今年以来未乘坐国内航线航班,排除其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嫌疑。目前,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已依法对迟某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此前报道:
女乘客炫耀多次带打火机登机,航空安全引担忧(百姓关注)

9月6日晚,一位女乘客在发布客舱自拍视频,炫耀“第N次”把打火机带上飞机。视频中,女乘客得意地展示着手中的打火机,窗外是万米高空。这条标榜“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的视频,与其说是个人炫耀,不如说是对航空安全体系的公然挑衅。当打火机一次次突破安检防线,究竟是个别人的“小聪明”,还是安保系统出现了漏洞?
航空安全无小事。一根火柴、一个打火机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灾难。正因如此,机场安检才被称为“空防安全第一关”。当“成功闯关”被当作值得炫耀的战绩时,暴露的是对公共安全意识的淡漠。每个人都是安全链条上的一环,任何环节的松动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安全底线不能成为博流量的工具。女子的“N次”的成功带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必须要查清。安全不是儿戏,更不能成为赚取眼球的筹码。航空安全是经过无数血泪教训建立起来的生命防线,每个环节都关乎着“生命安全”。社交媒体不是法外之地,高空之上更无小事,除了追究个人责任,更要检视安检流程,用技术和管理筑牢安全防线,让每个“第一次”都成为“最后一次”。(图源:大风新闻)
(责任编辑:高胜美)
请在购物过程中明确的将您的退款保证放在明显的地方。...[详细]
6.1产品开始阶段——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 无论一个产品最后的用户群发展到了多么庞大的数量,在这个产品刚开始的阶段,它所针对的就只是那一小群对这个产品有着强烈...[详细]
2011年3月,俏江南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A股上市申请,但在2012年1月份被证监会宣布终止审查。...[详细]
所以,在公共场所使用充电的时候,不要点任何的同意按纽,尽量携带自己的充电设备,并且安装一些防护软件。...[详细]
只有地推才能找到企业的关键人,因为企业的关键人不是网络上能找到的,各个企业的部门设置都不一样。...[详细]已立案3052件!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集中曝光一批2022年“铁拳”行动典型案例
如果是把投资人请来讲一年,他每天看什么项目,这是有价值的,资讯比学习更有价值。...[详细]
乐淘突围 “看明白”了电商的毕胜,开始带领乐淘突围,方法是尝试自有品牌。...[详细]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预计融资规模在6亿元左右...[详细]
也就是说,虽然募资金额很大,但平摊下来的成本却不是很高。...[详细]
其实我并没有一个正确答案,神才能预测未来。...[详细]